這次重新定義 “文字” 在各平台上所使用的字型,先來介紹一下:
字體的性能
- 視認性 (Legibility)-- 能不能區分清楚長得很像的字
- 有些字看起來真像,例如數字1,小寫i、大寫i、小寫L,要怎麼樣設計才能凸顯它們的區別,讓使用者不致於誤判?
- 左邊是黑體-繁的英數,1, 小寫 i, 大寫 i 與小寫 L 外型設計都有差別。但右邊 Helvetica的大寫 i 與小寫 L 長得差不多,視認性就不怎麼好了。
- 易讀性 (Readability) -- 讀起來有沒有舒服
- 從人體工學來看,眼睛讀到好讀的字體時,視覺方向非常一致、平順,在英文來說,還會要衡量有沒有舒適的「韻律感」,讓眼睛舒服得忘記字體的存在,讓閱讀時的干擾降到最低。
- x-height 取的就是該字體小寫 X 的高度。英文字母的垂直長度越長,對眼睛是越顯眼的。而在小螢幕上,雖然閱讀距離相對近,但每個字又相對更小。這個時候,將每個字母的x-height調高,能有效幫助眼睛認為這個字是比較明顯的。在各大 UI 字體中,Droid 家族有相當出名的高 x-height。
各系統大廠 UI 使用什麼字體
- Windows: Segoe UI
- Segoe 字體家族第一次亮相是在 Windows Vista,然後更進一步被用在 Windows 7,也沿用到現在的 Windows 8。
- Mac OS X : Lucida Grande
- OS X 使用的 UI 英文字體是 Lucida Grande。這套字體是基於 Lucida Sans 與 Lucida Sans Unicode 所製作的,但 Lucida Grande 在小字與螢幕顯示方面經過特別優化。
- Linux: Ubuntu
- 這套字體是知名字體設計公司 Dalton Maag 為 Linux 特別設計的,在 2010 年公開亮相後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,不僅是因為 Linux,也是因為這個字體可以在 Google Web fonts 上面免費使用。
- iOS: Helvetica Neue
- Helvetica Neue 在 1980 年代就有了,但卻到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之後才被正式採用成為 UI 字型。
- Android: Droid Sans
- Droid sans 使用在 Android 平台上。這是一款專門為小螢幕設計的英文字體。而 Droid是一個字體家族,有 Serif, Mono,外貌有了區別,但又風格相近,都很適合螢幕,在相互搭配上非常方便。
- Google 的 Droid 系列字體。兩三年的開發史,用意是用在 Android 平台的裝置上,但因為授權是 Apache license,所以可以自由下載來用。因為是為 Android 設計的,似乎在字體清晰性方面(比如說大小極小時)有特別注意。
- 字體有三套:Droid Sans (無襯線),Droid Serif (有襯線),以及 Droid Sans Mono (等寬)。[西歐字元]
- Droid Sans Fallback 才有 CJK [中日韓字元]
- Roboto 是Android 4.0 "Ice Cream Sandwich” 作業系統引入的一個無襯線字型家族。谷歌描述該字型為「現代的、但平易近人」和「情緒化」的。該字型是在 Apache 授權條款下授權使用。整個字型家族,於 2012 年 1 月 12 日在新推出的 Android 設計網站Android Design 上正式提出以供免費下載。
- 如果要在網頁使用的話,Google Web Fonts 亦有提供 Droid Sans、Droid Serif 及 Droid Sans Mono 的 Web font 供網頁調用。只要在網頁中加載由 Google Web Fonts 提供的指定 CSS 並於網頁的 CSS 檔中設定好那些部分會用到該字型就能調用了。
0 留言